課程名稱: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
案例題目:疫情沖擊下中國與美國的财政政策
教師姓名、所在學院:汪海鳳,新浦京澳官网游戏最新版
一、案例簡介
《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是新浦京澳官网游戏最新版所有專業(兩個經濟類專業、六個管理類專業)必修的學科基礎平台課程。授課學生衆多,每年640人左右,影響面廣。本課程從宏觀角度出發,介紹國民經濟核算的基本知識,分析國民收入和就業的決定以及失業、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問題,并探讨國家宏觀經濟目标和政策(财政政策和貨币政策)制定。本課程既有較強的理論性(三大國民收入決定模型:收入-支出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又與實踐聯系非常緊密,密切關注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的運用及其效果。
本案例基于課程内容第六章:宏觀經濟政策中的第二節:财政政策展開設計。本案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以及美國經濟形勢與政策緊密結合,通過以多種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使他們對疫情沖擊下中國和美國所實施的财政政策有深入的了解,并加以比較,從而使學生不僅掌握财政政策這一節的核心概念和理論,而且力争實現思政教育與經濟學專業素養提升的交融互促。結合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密切相關并與其他國家相比較的案例學習西方經濟學理論,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确的世界觀、價值觀,增強學生對社會主義制度和道路的認同感,而且能夠進一步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和能力,激發學生為祖國的發展努力學習、貢獻力量的熱情。
二、思路與目标
通過學情分析發現,一是授課學生特别是管理類專業學生存在着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問題,有些學生狹隘地認為,本課程與其自身專業能力的培養關系不大,因此不願意投入時間學習;二是本課程理論模型的學習需要高等數學的基礎知識,因此讓一些學生産生畏難情緒;三是許多學生習慣了“灌輸式”學習,老師講,學生聽,實際上這種方法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效果都極為有限,因此,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将“灌輸式”學習變為“自主式”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習效果是當前教學過程中面臨的一大問題;四是許多學生很難将自身的學習和祖國的未來發展結合起來,對現實生活中的經濟現象缺乏感性認識,對國家的經濟方針政策缺乏了解,導緻他們對本課程的很多知識點理解不夠透徹,經濟學素養有待進一步培養和提升。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章在授課過程中深度挖掘思政元素,主要采取了學生全方位參與式、啟發式和讨論式教學方法,并将線上和線下相融合,不斷拓展課堂的邊界,希望以這種方式讓學生深度參與,身臨其境、感同身受,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并達到如下教學目标:
1)夯實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
掌握财政政策的概念、主要工具以及如何分析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理解财政政策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深化專業能力
提高對财政政策工具、有效性等内涵的認識與分析能力,使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專業能力的培養建立在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和方針的大背景和世界經濟大環境下,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未來職業發展與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争取為國家長遠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貢獻才智。
3)全面提升綜合素質
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素質、身心素質等。其中,思想道德素質包括樹立愛國主義情懷,增強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感以及道路自信,同時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履行相應社會義務;科學素質包括深入學習财政政策有關的前沿知識,以開闊的視野和境界對正在發生的經濟現象和政策做出分析和評價;身心素質包括疫情沖擊下的知行合一,身體力行。
三、教學設計
(一)教學環節設計及教學實施過程
在教學環節設計中,本案例采用了BOPPPS教學模式。
1)引入(Bridge-in):以一段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科普視頻導入,以學生經曆的和切身感受的事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後老師結合數據資料介紹疫情沖擊下中國和美國的财政政策,啟發學生思考中國和美國在疫情沖擊下為什麼實施這樣的政策?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以及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2)學習目标(Objective):用PPT形式向學生呈現本節具體的學習内容和明确的學習目标,讓學生清楚本章要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内容是财政政策概念、工具以及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3)前測(Pre-assessment):在講解本節的新知識前,采用提問應答以及開放問題的方式了解學生對宏觀經濟基本概念和先備知識的掌握情況,如中國政府的哪些支出行為屬于政府購買,以便調整後續教學内容的深度及進度,讓課程的目标更加聚焦。
4)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在講授财政政策工具、有效性分析等主要知識點後,讓學生全方位參與進來,課下搜集疫情沖擊下其他國家所采取的财政政策的資料,并構建以宿舍為單位的學習小組,以線上和線下讨論的方式設計小組PPT,并在課堂上進行彙報演示,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内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并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及合作能力等。


5)後測(Post-assessment):後測的目的是驗收學習成果。在參與式學習之後,一是通過雨課堂設計随堂知識點測試題,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二是通過小組的PPT展示,了解學生對疫情沖擊下其他國家财政政策工具和有效性的分析是否準确,理解是否全面,進一步把握學生是否達成了學習目标。
6)總結(Summary):首先,讓學生總結本節的知識點,可以采取多人補充的方式,然後教師總結,進一步強調本節重點和難點内容;其次,布置課後思考題以便讓學生進行延伸學習,鞏固所學内容。此外,教師還要對下一節貨币政策的内容進行預告,讓學生提前了解,做好準備。
下表為教學實施過程:
序号 |
教學過程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思政元素 |
1 |
導言(6分鐘) |
1)播放WHO關于新冠病毒的科普視頻; 2)結合數據資料制作PPT講解疫情沖擊下中國和美國的财政政策措施。 |
思考為什麼在疫情沖擊下中國和美國會采取這樣的政策措施。 |
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國家的擔當和對人民生命和健康的保護,增強學生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感,增強道路自信。 |
2 |
前測(4分鐘) |
老師提問:1)在我國,哪些行為屬于政府購買行為,哪些屬于轉移支付行為;2)節儉一定是好事嗎?等 |
學生回答問題 |
讓學生學會辯證地判斷問題、分析問題,對經濟問題的分析要有思辨的思維方式。 |
3 |
參與式學習(講授25分鐘) |
講授财政政策的概念、工具、有效性分析等主要知識點。(彙報演示留到下一節課完成) |
學生全方位參與,課下搜集疫情沖擊下其他國家所采取的财政政策資料,構建學習小組,以線上和線下讨論的方式設計小組PPT,并在課堂上進行彙報演示。 |
通過進一步比較學習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 |
4 |
後測(5分鐘) |
雨課堂測試:1)财政政策有哪些工具?2)為什麼疫情沖擊下政府要減稅降費? |
學生雨課堂回答問題,從而檢驗是否達成了學習目标。 |
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
5 |
課堂小結與延伸(5分鐘) |
強調本節知識的重點與難點,布置延伸學習任務:讓學生結合推送的相關資料以及自己查找資料,分析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各國采取了什麼樣的财政政策,效果如何。 |
參與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點,并完成習題集中的相應習題;同時進一步查閱資料完成延伸學習。 |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和能力,通過延伸學習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各國的财政政策及其效果的分析,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制度自信,激發學生為成為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學習的使命感。 |
(二)課程思政的教學資源
1)中國大學MOOC:宏觀經濟學(國家精品),武漢大學文建東、 周瑛。
2)世界衛生組織WHO: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s/novel-coronavirus-2019/advice-for-public/videos
3)世界銀行World Bank提供的全球經濟發展數據(global development data)
4)如何看疫情之下的積極财政政策,發表于《經濟日報》 2020年6月22日,學習強國平台
5)争議拜登經濟學,發表于《财新周刊》 2021年第25期
6)地方财政該向何處積極,财新《中國改革》 2022年第6期
7)積極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發表于《經濟日報》2022年12月21日,學習強國平台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
為促使學生全方位參與課堂,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啟發式教學。包括啟發式提問、引導提問、知識難點解析等,使“灌輸式”學習向“自主式”學習轉變。
2)小組讨論學習。學生構建以宿舍為單位的學習小組,搜集資料,線上線下結合的交互讨論,設計PPT并演示,使學生深度參與。
3)擴展學習資料推送。向學生推送學習強國、經濟學專業網站、主流經濟媒體(比如财新網)等公衆号與财政政策相關的資料。
4)充分利用新媒體教學工具。如視頻教學、多媒體教學等,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并理解所講基本知識及與知識相關的思想情感元素,讓學生在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四)考核評價手段
本課程構建多維考核體系,具體包括過程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
過程性考核主要從學生的課堂出勤、聽課狀态以及學生的小組PPT課堂演示進行評價。其中,小組PPT課堂演示主要評價其講述的其他國家财政政策内容資料是否充實、對政策工具和效果的分析是否準确。
形成性考核主要從學生的課後習題集作業、随堂前測與後測以及課後延伸思政作業等方面進行評價。其中,借助于雨課堂的随堂前測(包括選擇題、判斷題和開放式問題)可以了解學生的前修知識的掌握程度,後測了解本章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學習目标的達成度,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形成激勵和監督。課後延伸思政作業要求學生結合推送的擴展學習資料并自己查閱資料,運用所學的經濟學理論對各國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采取的财政政策及其效果進行進一步分析闡釋。
四、特色與創新
1)引入學生全方位參與的BOPPPS教學模式,引入、明确學習目标、前測、參與式學習、後測、總結環環相扣;
2)融合多元化教學方法,啟發式、小組讨論、課堂演示等;
3)引入思辨式和比較式教學法,讓學生在思辨和比較中,對西方經濟學知識批判性吸收,特别是在中國與美國疫情沖擊下财政政策措施以及經濟表現的比較中,進一步體會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4)充分挖掘利用新媒體教學工具,鼓勵學生通過移動媒體、數字報刊等諸多新媒體形式獲取經濟學知識,線上線下學習深度融合。
五、教學反思
實施效果
通過這樣引入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不僅激發了學生積極參與和努力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在認識問題、分析問題中樹立正确的價值觀、世界觀,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家國人文情懷,進一步增強對社會主義的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此外,本課堂的學習還進一步促使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意識。
進一步,從教師的感受來看,教師上課時感受到,班裡學生聽課更加認真,參與互動的熱情很高,與日常生活特别是自身密切聯系的問題更願意去思考,去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不僅使學生對所學理論的理解更加深入,而且有利于學生養成經濟學思維。此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結合以及與其他國家的比較學習,讓學生更有學習動力和責任擔當。
另外,從學生的感受來看,首先,在課程結束發放的學生調查問卷中設計了一道與本節有關的學習内容——我國财政政策發揮的作用,從問卷調查結果來看,除個别同學外,絕大多數同學都很好地回答了上述這一題目,說明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對我國國情和黨情有了更好地了解。其次,學生提到“具有吸引力”、“形象生動、挺好” 、“豐富有趣”、“整體學習輕松愉快”等,說明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吸引力有所提高。再次,還有許多學生提到“通過學習,我對中國以及世界經濟的發展有了全面的認識”、“對國家政策有了更多的了解,激發培養了我的愛國熱情”、“讓我更加關注時事政治與宏觀經濟”等,說明這樣的課程設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同時也幫助他們樹立正确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為未來的職業潛能培養奠定了基礎。
教學經驗總結
課程思政特别是經濟學中的課程思政教學需要春風化雨,潛移默化,而不是簡單說教,特别忌諱生拉硬拽。因此,在此次教學過程中,一個非常大的感受就是,一定要注重理解當代學生的特點(比如更加貼近網絡)和學生的思想,不斷引入與時代聯系緊密的新案例、新思維,講好“中國故事”,同時讓學生深度參與其中,感同身受,增加體驗感和主動性,這樣可以更好地使學生感受到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國家态度的擔當,鼓勵學生成為有擔當有責任的新時代社會主義接班人。
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保持自身的不斷學習,借助于各種媒體和APP工具了解國家的經濟大事、經濟政策,并不斷将新政策、新材料、新觀點引入課程,與時俱進地更新教案和課件,完善和充實教學内容;二是積極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利用新媒體教學工具,特别是更加直觀生動的教學視頻,推薦學生通過移動媒體、數字報刊等諸多新媒體形式獲取經濟學知識,鼓勵學生多思考,當然可以多質疑,并與老師交流或者同學交流以找到答案,從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的作用,同時也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以及改進思路
目前,在本案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困難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在分組查閱資料、讨論、設計和演示疫情沖擊下其他國家的财政政策時,有些學生可能存在“搭便車”行為;二是授課過程中使用的視頻往往時長較長,這樣不僅占用較多上課時間,而且視頻内容有時并不需要完整觀看,因此,需要對上課使用的視頻進行适當剪輯。
為改善學生“搭便車”的行為,未來将進一步要求學生在小組活動中明确分工,細化分工,在PPT演示彙報時人人參與;關于上課使用的視頻,拟基于官方發布的完整視頻,借助于視頻剪輯APP比如iMovie等,進行視頻剪輯,當然剪輯後視頻僅做上課使用,不做他用。